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出爐:中國多個城市排名穩中有升
新的經濟金融環境下,全球金融中心發展正呈現新動向。9月22日,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在中國深圳和英國倫敦聯合發布“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2)”,香港、上海、北京、深圳穩居前十。
隨著金融市場信心加速恢復,全球金融中心評分整體上升。本期全球金融中心在GFCI中的平均得分止跌回升,較上期大幅上漲4.83%,已經恢復至2020年3月GFCI 27發布時的平均水平。
全球超過100個金融中心城市平均得分有所上升,排名前40的金融中心僅有1個城市平均得分出現下降。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顯示出,盡管存在能源危機、通脹壓力等全球性挑戰,但對金融市場的預期影響正在減弱,金融中心的未來發展被賦予了更強的信心。
根據得分,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新加坡、香港、舊金山、上海、洛杉磯、北京、深圳、巴黎。十個城市得分較前一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新加坡漲幅最高,達14分;緊隨其后的是深圳和巴黎,均較上一期上漲13分。
其中,中國金融中心排名穩中有升。根據報告,本期GFCI中國內地共有12個金融中心城市進入榜單,其中上海、北京和深圳已躋身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行列,大多數城市排名穩中有升。
具體來看,北京保持全球第八位次,深圳上升1位至全球第九,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進一步鞏固;成都上升三位,位列全球第34;大連、南京、杭州、天津等金融中心城市正逐漸被全球金融從業者所熟悉,評分和排名顯著上升,加快趕超步伐。其中,南京排名上升幅度最大,上升了24位;天津、大連和杭州分別上升18位、14位和8位。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杰表示,GFCI研究成果表明,疫情沒有改變全球金融發展重心從北美和歐洲向亞洲轉移的趨勢,中國金融中心進一步崛起,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多重風險挑戰,需要全球更加緊密合作、攜手前行,全球金融中心的創新發展和國際合作也是“對沖”全球經濟風險的重要手段。
另外,在次級指標排名中,金融科技發展風頭正健,引領金融中心創新和競爭力提升。本期GFCI對113個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進行評估,前十名依次是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倫敦、上海、北京、深圳、波士頓、芝加哥、香港,上海依舊領跑國內其他城市。
對于上海而言,建設金融科技中心是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的重要著力點。2019年,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的大幕徐徐拉開,上海明確提出力爭五年內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如今,上海金融科技建設已有明顯成效。比如,依托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總體布局,包括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在內的各類組織,積極促進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助力金融科技監管模式創新,服務央行和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促進金融科技產業集聚,打造“上海國際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吸引頭部金融機構和領先科技企業;加強金融科技研發和應用,籌備設立國家級金融科技研究機構等。
展望未來,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建議稱,國內金融中心建設要瞄準全球最高標準,提升金融營商環境。因為金融中心不僅僅要看硬實力,還在于軟實力的提升,包括營商環境、城市基礎設施、對人才的吸引力等等。相對于紐約、倫敦、新加坡等,國內的金融中心在軟環境建設上仍有差距;同時,要擴大金融中心合作,促進金融開放創新,吸收和集聚國際高端資源以提升自身發展實力和競爭能力。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500米!江蘇第一高樓沖出±0.002022-02-16
- 背靠祖國面向世界 香港再啟新征程2022-07-01
- “互換通”半年后啟動 金融市場開放再提速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