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持續擴大內需,提高穩定匯率的能力
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做好擴大內需的政策準備,提高穩定匯率的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全球經濟衰退。
在美聯儲最近一次加息75個基點后,全球多國央行不得不跟隨加息,美元指數也在日前突破114,創下二十年來最高。而美股持續下跌,美債收益率不斷上漲,一些國家的貨幣正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英鎊則被其國內減稅政策進一步打擊,新興市場國家的風險正在加大。
美國市場日益擔憂美聯儲激進的貨幣政策會產生硬著陸風險,悲觀情緒正在導致更多拋售,而這也是美聯儲所希望的效果。但是,即使市場采取行動以幫助降低通脹,能否實現目標仍然讓人懷疑,市場似乎已經達成衰退的共識?,F在的問題是,美聯儲政策的溢出效應導致美元大幅升值、非美主要貨幣大幅貶值、資本從新興市場回流,這可能將使多個新興經濟體經歷債務危機或面臨債務危機風險。
目前由美元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建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之上,二戰后在西方內部形成了美元掛鉤黃金的貨幣體系,但1971年,美國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美元僅由其信用支撐。冷戰結束后,美國推動和主導了經濟全球化,美元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大宗商品計價貨幣、國際貿易交易和全球債券交易的主要貨幣。美元的中心地位導致美聯儲的政策變化對全球美元流動性產生潮汐效應:當政策寬松時,廉價美元就會流向全球各地,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當美聯儲收緊貨幣時,世界各地的美元就會回流美國,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資本流出、貨幣貶值、被迫加息以及資產泡沫破裂的風險。
但是,因為美國一系列的政策表現,支撐美元的信用基礎正面臨沖擊。這是因為在2020年年初全球新冠疫情暴發后,美聯儲開啟無限量化寬松政策,在大約兩年時間內把資產負債表總資產規模從4萬億美元推高至9萬多億美元,而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后,美聯儲大致花了六七年時間,才將資產負債表總資產規模由1萬億美元擴大至4萬億美元。2020年至今,美國財政刺激的總規模約為6萬億美元,總規模約為次貸危機之后的3倍,美國政府在過去兩年的時間里持續向受疫情影響的國民發放補助。
美國為實現本國經濟目標,將財政政策貨幣化,憑借美元特權地位超發貨幣,并未顧及世界金融穩定的需要,這樣的舉措嚴重侵蝕了美元作為國際公共產品的地位和作用。而今年在全球疫情得到一定緩解、各國正重啟經濟之時,美元泛濫造成的美國大通脹導致其激進加息,推高美元指數,使得其他地區貨幣貶值,輸入性通脹高企、資本外流甚至面臨債務違約等風險。也就是說,全球各國在脆弱的疫情期間沒有受益于美聯儲放水政策,但在經濟重啟時卻要為美聯儲的政策買單,歐元、日元、英鎊、印度盧布、人民幣等全球近40種貨幣出現大貶值,即將給新興市場國家造成巨大沖擊。尤其是全球主要經濟體自次貸危機后幾乎持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至今,現在被迫加息帶來的風險也會更大。
需要指出的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金融危機均是由美國引發的,即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以及當前美聯儲政策可能引發全球衰退與金融風險。而在1990年代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也是由美聯儲強美元政策所引發。美元本位體系越來越多地給全球經濟帶來周期性的風險,而美國保護性的貿易政策也使其對全球經濟的支撐作用逐漸降低,再加上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將美元武器化的做法普遍引發新興市場國家的擔憂,世界各國有必要考慮探索逐步擺脫美元本位的新的國際金融秩序。
中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多的外匯儲備并且經常項目順差持續流入,在資本管制的前提下,人民幣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兌一籃子貨幣匯率相對穩定。但是,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加息以應對通脹和資本流出,可能令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并給部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帶來金融危機。這一次的挑戰遠遠超過了次貸危機,因為各國的供給能力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需求端又面臨衰退帶來的沖擊,疫情期間各國政府的財政能力大幅削弱,防范衰退風險與金融危機的能力也有所下降。因此,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做好擴大內需的政策準備,提高穩定匯率的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全球經濟衰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推動全年經濟開好局 新一輪政策發力穩增長2022-01-11
- 發改委: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保持2022年投資平穩增長2022-01-14
- 用3.65萬億撬動6萬億基建投資,這筆專項債咋用?2022-04-08
- 基建投資持續發力 多地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2022-05-06
- 國家發改委:縣城建設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2022-05-07
- 擴內需還需消費拉動,財政政策將成重頭戲?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