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式告別“農民工”時代?國內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正式亮相!
發布時間:2021-12-10
如今,建筑機器人已經初步發展成了包括測繪機器人、砌墻機器人、預制板機器人、施工機器人、鋼梁焊接機器人、混凝土噴射機器人、施工防護機器人、地面鋪設機器人、裝修機器人、清洗機器人、隧道挖掘機器人、拆除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等在內的龐大家族。
-
我國最東端“最抗凍”高鐵今日開通!
發布時間:2021-12-06
12月6日,我國最東端高鐵——牡佳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
亞洲最大海上樞紐互通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發布時間:2021-12-01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獲悉,隨著720根高架橋海底樁基澆筑全部完成,由浙江交通投資集團、中鐵十五局集團等投資建設的亞洲最大海上樞紐互通工程——杭甬(杭州至寧波)高速公路復線寧波段一期濱海樞紐互通工程27日全面開工建設。
-
世界最寬鋼殼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完成對接
發布時間:2021-12-01
11月30日,廣東省交通集團發布消息稱,29日晚20時30分,經貫通測量確認,深中通道超寬、變寬管節E29順利完成精準對接。
-
刷新世界紀錄!“廣西第一跨海大橋”龍門大橋5天完成4.7萬立方米混凝土一次性連續澆筑
發布時間:2021-11-29
11月28日中午12時,由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投資建設的“廣西第一跨海大橋”龍門大橋東岸錨碇填芯混凝土澆筑施工順利完成。
-
一次性澆筑960米長 宜昌長江大橋UHPC橋面鋪裝完工
發布時間:2021-11-26
11月19日凌晨3點,由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擔負施工任務的湖北宜昌長江大橋上游側960米長的半幅橋面,經過15個小時的連續施工,一次性鋪裝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這種全新材料橋面改造為大橋加裝了一層“金鐘罩”,將徹底“醫治”橋面反復破損難題。
-
世界首創!廣西龍門大橋東錨碇填芯澆筑
發布時間:2021-11-26
記者從龍門大橋項目方了解到,廣西在建最長跨海大橋——龍門大橋東岸錨碇填芯正式開盤澆筑46小時后,混凝土澆筑方量突破2萬方。
-
阿基米德的疑惑:混凝土竟然可以漂浮在水上?
發布時間:2021-11-23
這是一種從西南科技大學國重實驗室建材工業綠色低碳創新研究中心研發出的新型材料,名叫“無機多孔混凝土”。
-
基建狂魔!世界上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正在把天山貫通
發布時間:2021-11-22
中國是唯一一個超過14億人口,仍然能做到全民通電的國家,電網覆蓋面,排名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3.1萬公里,排名世界第一。高鐵總運營里程超過3.1萬公里,世界第一。中國通信基站數量是美國的20多倍,數量世界第一。
-
中國最北高鐵完成首例高鐵橋梁多年凍土樁基施工
發布時間:2021-11-22
11月20日,在中國在建最北高鐵——哈伊高鐵鐵(力)至伊(春)段先行標施工現場,作業人員將最后一方混凝土緩緩注入樁基,為中國首例高鐵橋梁多年凍土樁基施工畫上圓滿句號。
-
海南首個豎向構件全裝配、全現澆建筑樓棟封頂
發布時間:2021-11-18
11月16日,三亞市天涯區西瓜、芒果片區棚戶區改造二期項目6號樓封頂,是海南省首個豎向構件全裝配、全現澆建筑樓棟。
-
世界首創—先張法30米U型UHPC組合箱梁落戶上海
發布時間:2021-11-17
11月10日,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高架西延伸工程第2施工標段現場,由中路杜拉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預制生產的兩榀先張法30米U型UHPC組合箱梁順利吊裝完成。
-
中國首條跨海高鐵成功合龍!
發布時間:2021-11-16
13日,新建福州至廈門鐵路(簡稱“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成功合龍,標志著福廈高鐵關鍵控制性節點順利打通,為工程如期建成通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科技助力國內首次全斷面頂推大橋
發布時間:2021-11-15
由中交一公局集團承建的沾臨黃河特大橋全長4630米,是目前黃河下游跨徑最大的橋梁,也是沾臨高速公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
-
即用即裝、用完就拆 江西首條裝配式道路誕生
發布時間:2021-11-15
直接由一塊塊提前預制好的板面鋪裝成道路,后期可隨時拆除并重復使用,和傳統道路大有不同,這種裝配式道路你見過嗎?近日,南昌市政公用集團綠色建筑產業園誕生首段裝配式道路,同時也是江西省首次將裝配式道路應用到工地上。
-
中國橋迎來“智造時代”
發布時間:2021-11-05
6月,江蘇常泰長江大橋轉入主塔施工階段。沉井作為施工控制的基礎工程,起著關鍵性作用,常泰長江大橋底面沉井作為世界面積最大水中沉井,用鋼量達到2.3萬噸,超過3座埃菲爾鐵塔的用鋼量,總面積相當于13個籃球場,超過滬蘇通長江大橋主塔沉井。如何破解世界最大水中沉井建設難題,中交建設者們將中交智慧融入其中,為大橋建設按下了快捷鍵。
-
全國首座采用UHPC橋面系的中承式鋼結構桁架拱橋在聊城合龍
發布時間:2021-11-05
聊城經開區黑龍江路跨徒駭河大橋項目完成了拱橋拱肋合龍。該項目由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承建,是聊城市坐落在徒駭河上的唯一一座中承式鋼桁拱橋,也是全國首座采用UHPC橋面系的中承式鋼結構桁架拱橋。
-
冶金廢料變骨料助力海綿城市建設
發布時間:2021-11-05
中國十七冶研發團隊日前首次開發了以鐵尾礦廢棄材料為骨料的透水混凝土制備方法,大幅降低透水混凝土成本,實現廢棄材料的資源化利用。多元廢渣膠凝體系設計方法,拓展了廢渣利用范圍,提高利用效率60%以上。
-
全國首家混凝土主題專業博物館在貴州畢節免費向社會開放
發布時間:2021-11-04
位于畢節市金海湖新區的中國磐石混凝土博物館,建于2019年,是全國首家混凝土主題專業博物館,并免費向社會開放。
-
保利長大承建的深中通道最大變曲率管節E30順利沉放對接
發布時間:2021-11-02
10月31日,歷經約27.5小時作業,由保利長大深中通道項目S08合同段承建的超寬、變寬管節E30完成精準對接。至此,深中通道管節安裝施工任務完成過半,沉管隧道長度達2475.2米。
-
“零”的突破!交通運輸領域3個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隊”
發布時間:2021-10-28
近日,最新批準建設的69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名單正式公布,交通運輸部推薦申報的3個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成功入選。
-
日本研發碳酸鈣混凝土:通過建筑垃圾和廢氣中捕獲的二氧化碳制成
發布時間:2021-10-25
混凝土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建筑材料,全球多達8%的CO2排放是由混凝土生產造成的,其中大部分來自于將石灰石加熱到非常高的溫度以產生鈣,這是形成混凝土的化學反應的一個關鍵成分。近日,由東京大學、清水建設等8家單位組成的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種工藝,通過回收廢舊混凝土并將其與捕獲的CO2相結合來制造混凝土,以多種方式同時減少混凝土的碳足跡。
-
河海大學:俞小彤博士與瑞典研究團隊合作提出自然腐蝕條件下混凝土梁內鋼筋粘結-滑移關系的反演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1-10-20
鋼筋銹蝕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最主要的劣化因素,銹蝕不但減小鋼筋截面積,而且生成膨脹性銹蝕產物導致混凝土保護層脹裂,改變鋼筋混凝土粘結性能。良好的粘結是鋼筋混凝土協同工作的基礎,因此明晰銹蝕鋼筋混凝土的粘結-滑移關系對腐蝕RC構件/結構性能評估至關重要。
-
為百年隧道澆筑高性能混凝土
發布時間:2021-10-15
今年9月5日,三航局參建的太湖隧道項目主體工程完工,摸著光滑堅硬、嚴絲合縫的隧道面層,項目常務副經理李寶枝笑著說,“我們建造的百年品質隧道,是要實現萬無一‘濕’的?!?/p>